close
北部連日雨,無法出門拍照,於是就在家裡上網當宅男或者看些攝影書籍增長知識。
說到Canon相片風格檔,很早就知道有這個東西啦,只是我愛用Photoshop後製處理照片,所以很懶得用Canon相片風格檔,而且使用Canon相片風格檔拍攝的照片,如果再用Photoshop後製修圖,不僅後製空間小,而且畫質會變差。就使用Canon相片風格檔的原意,就是要讓使用者省去後製修圖的時間,所以這算是優點,但對我這種愛後製修圖的人來說,這功能算是多餘的垃圾,因為我拍照的習慣,只會用標準(Standard)的相片風格,對比、銳利度以及飽和度之類的參數,一切全部歸零。拍照只會管點、線、面、光、影、形、色,剩下的就交給後製處理了,以上說了很多廢話,現在就來談談Canon相片風格檔。
Canon 相片風格檔會吸引我想研究看看是因為看到Kevin Wang那位攝影人的照片,感覺色調蠻特殊的,後來看他是用自己做的Canon相片風格檔拍出來的,蠻有趣的。所以自己先用擅長的Photoshop去調色模擬試看看,不過原圖不同,顏色調性還是有差異,後來就玩看看Canon Picture Style Editor,那個HSL色彩空間實在看不懂怎麼玩,於是就亂調亂玩,調出來顏色都髒髒的~很無言,後來一忙就沒再去玩Picture Style Editor了。Kevin Wang後來寫了一本關於Picture Style Editor的書,於是就去買回來看,大致翻了一下,嗯嗯嗯~江湖一點訣,說破不值錢~
趁著過年休假,再次翻了一下那本「Canon Picture Style相片風格拍攝教學」,嗯~挑了書中兩個打字錯誤的地方(出版社的校稿該打屁股 => 「2的8次方」和「28」,兩個值差很多也),裡面解釋HSL與HSV(HSB)的那兩頁(色彩與風格檔關係),說實在的看不懂在寫啥密,於是上網 Goole了一下,嗯嗯嗯~完全copy維基百科(wiki)上的部分內容,網路真是方便。只是因為書中沒放圖,無法圖文對照,所以對沒接觸HSL與 HSV(HSB)的人來說,光看文字一定看不懂在寫啥密,後來也找了一篇原文的HSL和HSV來對照參考,那篇就很深入地解釋HSL和HSV,只是深入到把HSL和HSV在電子計算機上的數學定義都帶出來了,感覺要是再往下研究,搞不好連影像處理中的傅利葉轉換式都會跑出來。相關網址如下,想玩Canon Picture Style Editor的朋友,建議還是要看一下,只要看懂前面一部份,就知道HSL與HSV(HSB)是在說什麼東西了,其實還蠻簡單的。HSL與HSV(HSB)的使用概念在一些影像處理軟體,例如Canon Picture Style Editor以及Photoshop裡面的檢色工具都會用到,蠻實用的。最後再了解一下RGB色版以及Lab色版,這樣基礎的色彩空間知識就都學的差不多了。
維基百科-HSL和HSV色彩空間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HSL%E5%92%8CHSV%E8%89%B2%E5%BD%A9%E7%A9%BA%E9%97%B4
維基百科-HSL and HSV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HSL_and_HSV
以下是小弟自己看完之後整理的筆記,當然也加了自己的一些想法,若有勿歡迎指正:
1. 色溫(K數)、白平衡偏移、對比、色彩飽和度都會直接影響風格檔的拍攝結果,這四個參數的設定與調整,都要依現地情況或各人喜好進行更改以及最佳化,所以同樣的風格檔,會因環境狀況不同以及參數不同而有不同的變化。
2. 風格檔與「色溫調整」以及「白平衡偏移」
舉例:使用6500K拍攝時,色溫較高,影像會偏黃,可調整白平衡偏移藍(B)和綠(G),這樣的結果會有淡黃帶藍綠的感覺 => 可能會有類似正沖負的混色效果,不知道,要實驗看看才知道。
。
3. 風格檔與色彩的關係
HSL與HSV(HSB)、RGB、Lab色彩空間就是影像的色彩顏料,要知道這些是在定義什麼東西,這樣調色時才會知道如何調色,而影像處理軟體就是調色盤。
4. 風格檔與鏡頭的關係
當鏡頭光圈開到最大時,風格檔的畫質表現會呈現鬆散且景深相對會變淺,這對風格檔而言是較好的表現方式,所有風格檔都適合開大光圈來使用,對於營造光影氣氛是最直接的方法。
=> 嗯~這是在勸敗大光圈鏡頭?
=> 大光圈易失焦,所以是「模糊美」。
建議使用鏡頭發色偏向較濃的色調(勸敗L鏡?)與偏黃的發色(勸敗Sigma鏡頭?),如此的發色較能夠將風格檔所需的顏色層次表現強調出來,且希望50mm焦段的定焦鏡頭。
5. 風格檔參數建議(書上的建議參考值):
和風風格檔-陽光下
色溫:5500~6000K
EV:+1
ISO:100以下
白平衡偏移:A2,G3
銳利度:7
對比:-5
飽和度:-5
色調:0
和風風格檔-室內
色溫:4500~5000K
EV:+1
ISO:200
白平衡偏移:A3,G4
銳利度:4
對比:-5
飽和度:-5
色調:0
和風風格檔-陰天
色溫:4500~5000K
EV:+1
ISO:200
白平衡偏移:B2,G2
銳利度:10
對比:-4
飽和度:-4
色調:2
日式風格檔-陽光下
色溫:4500~6000K
EV:+1/2
ISO:100以下
白平衡偏移:0
銳利度:5
對比:-4
飽和度:0
色調:0
日式風格檔-室內
色溫:5000~5000K(竟量不要使用黃色燈泡)
EV:+2/3
ISO:200
白平衡偏移:A2,G2
銳利度:4
對比:-5
飽和度:-5
色調:0
日式風格檔-陰天
色溫:5000~6000K
EV:+2/3
ISO:200
白平衡偏移:B2~G3,G2~G3
銳利度:5
對比:-3
飽和度:-3
色調:0
浪漫風格檔-陽光下
色溫:4500~5000K
EV:+1/2
ISO:100以下
白平衡偏移:A2,G3
銳利度:10
對比:-3
飽和度:-1
色調:0
浪漫風格檔-室內
色溫:5500~6000K
EV:+1/2
ISO:100
白平衡偏移:A2,G2
銳利度:10
對比:-4
飽和度:-1
色調:0
浪漫風格檔-陰天
色溫:5500~6000K
EV:+1/3
ISO:400
白平衡偏移:A2,G2
銳利度:10
對比:-2
飽和度:-3
色調:0
6. 風格檔參數觀察
色溫:4500~6500K (實際要視現場環境作調整)
EV:+1/3~+1 (略微過渡曝光對於風格檔的影像表現似乎較佳)
ISO:越低越好 (因為風格檔高銳利度以及色彩代換的結果,會使影像畫質變差,如果再高ISO,恐怕很難看)
白平衡偏移:A1~A4 , G1~G4 , B1~B4 (這部分有實驗空間,如果更多的白平衡偏移,或許有不同效果)
銳利度:4 ~ 10 (為何要高銳利度?或許是因為書中寫的要用全開光圈拍攝吧,大光圈易失焦,所以用高銳利度來減輕失焦的情況,但代價是犧牲了畫質)
對比:-2 ~ -5 (個人喜好調整)
飽和度:-1 ~ -5 (個人喜好調整)
色調:0 (個人喜好調整)
以上這些參數設定,我覺得還是要實際拍攝過才能知道,每個風格檔的設定都不同,使用參數跟著也會不同,如果是自己做的風格檔,那就要多多嘗試才能找出最佳的參數範圍。
7. 實際拍攝結果
這是去年拍攝的一組照片,當時的天氣是陰天,昏昏暗暗的。拍攝是套用日式風格檔,也是自己第一次全程使用Canon風格檔進行拍攝,也是目前唯一一次使用Canon風格檔拍攝,但看來還需要很多拍攝測試才能找出風格檔的最佳參數設定。影像格式為RAW,使用參數如下:
使用器材:Canon EOS 5D + Nikon 35mm/F1.4
光圈:F2
快門:1/800 s
色溫:自動白平衡
EV:0 (曝光不足好像很難看,看來加點EV值是需要的)
ISO:50
白平衡偏移:無
銳利度:+10
對比:-5
飽和度:-5
色調:+3
RAW檔輸出原圖
Photoshop後製過圖檔
*其他照片請至「這裡」參考
*本篇同步發表於無名網誌
~PeterHuang~
說到Canon相片風格檔,很早就知道有這個東西啦,只是我愛用Photoshop後製處理照片,所以很懶得用Canon相片風格檔,而且使用Canon相片風格檔拍攝的照片,如果再用Photoshop後製修圖,不僅後製空間小,而且畫質會變差。就使用Canon相片風格檔的原意,就是要讓使用者省去後製修圖的時間,所以這算是優點,但對我這種愛後製修圖的人來說,這功能算是多餘的垃圾,因為我拍照的習慣,只會用標準(Standard)的相片風格,對比、銳利度以及飽和度之類的參數,一切全部歸零。拍照只會管點、線、面、光、影、形、色,剩下的就交給後製處理了,以上說了很多廢話,現在就來談談Canon相片風格檔。
Canon 相片風格檔會吸引我想研究看看是因為看到Kevin Wang那位攝影人的照片,感覺色調蠻特殊的,後來看他是用自己做的Canon相片風格檔拍出來的,蠻有趣的。所以自己先用擅長的Photoshop去調色模擬試看看,不過原圖不同,顏色調性還是有差異,後來就玩看看Canon Picture Style Editor,那個HSL色彩空間實在看不懂怎麼玩,於是就亂調亂玩,調出來顏色都髒髒的~很無言,後來一忙就沒再去玩Picture Style Editor了。Kevin Wang後來寫了一本關於Picture Style Editor的書,於是就去買回來看,大致翻了一下,嗯嗯嗯~江湖一點訣,說破不值錢~
趁著過年休假,再次翻了一下那本「Canon Picture Style相片風格拍攝教學」,嗯~挑了書中兩個打字錯誤的地方(出版社的校稿該打屁股 => 「2的8次方」和「28」,兩個值差很多也),裡面解釋HSL與HSV(HSB)的那兩頁(色彩與風格檔關係),說實在的看不懂在寫啥密,於是上網 Goole了一下,嗯嗯嗯~完全copy維基百科(wiki)上的部分內容,網路真是方便。只是因為書中沒放圖,無法圖文對照,所以對沒接觸HSL與 HSV(HSB)的人來說,光看文字一定看不懂在寫啥密,後來也找了一篇原文的HSL和HSV來對照參考,那篇就很深入地解釋HSL和HSV,只是深入到把HSL和HSV在電子計算機上的數學定義都帶出來了,感覺要是再往下研究,搞不好連影像處理中的傅利葉轉換式都會跑出來。相關網址如下,想玩Canon Picture Style Editor的朋友,建議還是要看一下,只要看懂前面一部份,就知道HSL與HSV(HSB)是在說什麼東西了,其實還蠻簡單的。HSL與HSV(HSB)的使用概念在一些影像處理軟體,例如Canon Picture Style Editor以及Photoshop裡面的檢色工具都會用到,蠻實用的。最後再了解一下RGB色版以及Lab色版,這樣基礎的色彩空間知識就都學的差不多了。
維基百科-HSL和HSV色彩空間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HSL%E5%92%8CHSV%E8%89%B2%E5%BD%A9%E7%A9%BA%E9%97%B4
維基百科-HSL and HSV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HSL_and_HSV
以下是小弟自己看完之後整理的筆記,當然也加了自己的一些想法,若有勿歡迎指正:
1. 色溫(K數)、白平衡偏移、對比、色彩飽和度都會直接影響風格檔的拍攝結果,這四個參數的設定與調整,都要依現地情況或各人喜好進行更改以及最佳化,所以同樣的風格檔,會因環境狀況不同以及參數不同而有不同的變化。
2. 風格檔與「色溫調整」以及「白平衡偏移」
舉例:使用6500K拍攝時,色溫較高,影像會偏黃,可調整白平衡偏移藍(B)和綠(G),這樣的結果會有淡黃帶藍綠的感覺 => 可能會有類似正沖負的混色效果,不知道,要實驗看看才知道。
。
3. 風格檔與色彩的關係
HSL與HSV(HSB)、RGB、Lab色彩空間就是影像的色彩顏料,要知道這些是在定義什麼東西,這樣調色時才會知道如何調色,而影像處理軟體就是調色盤。
4. 風格檔與鏡頭的關係
當鏡頭光圈開到最大時,風格檔的畫質表現會呈現鬆散且景深相對會變淺,這對風格檔而言是較好的表現方式,所有風格檔都適合開大光圈來使用,對於營造光影氣氛是最直接的方法。
=> 嗯~這是在勸敗大光圈鏡頭?
=> 大光圈易失焦,所以是「模糊美」。
建議使用鏡頭發色偏向較濃的色調(勸敗L鏡?)與偏黃的發色(勸敗Sigma鏡頭?),如此的發色較能夠將風格檔所需的顏色層次表現強調出來,且希望50mm焦段的定焦鏡頭。
5. 風格檔參數建議(書上的建議參考值):
和風風格檔-陽光下
色溫:5500~6000K
EV:+1
ISO:100以下
白平衡偏移:A2,G3
銳利度:7
對比:-5
飽和度:-5
色調:0
和風風格檔-室內
色溫:4500~5000K
EV:+1
ISO:200
白平衡偏移:A3,G4
銳利度:4
對比:-5
飽和度:-5
色調:0
和風風格檔-陰天
色溫:4500~5000K
EV:+1
ISO:200
白平衡偏移:B2,G2
銳利度:10
對比:-4
飽和度:-4
色調:2
日式風格檔-陽光下
色溫:4500~6000K
EV:+1/2
ISO:100以下
白平衡偏移:0
銳利度:5
對比:-4
飽和度:0
色調:0
日式風格檔-室內
色溫:5000~5000K(竟量不要使用黃色燈泡)
EV:+2/3
ISO:200
白平衡偏移:A2,G2
銳利度:4
對比:-5
飽和度:-5
色調:0
日式風格檔-陰天
色溫:5000~6000K
EV:+2/3
ISO:200
白平衡偏移:B2~G3,G2~G3
銳利度:5
對比:-3
飽和度:-3
色調:0
浪漫風格檔-陽光下
色溫:4500~5000K
EV:+1/2
ISO:100以下
白平衡偏移:A2,G3
銳利度:10
對比:-3
飽和度:-1
色調:0
浪漫風格檔-室內
色溫:5500~6000K
EV:+1/2
ISO:100
白平衡偏移:A2,G2
銳利度:10
對比:-4
飽和度:-1
色調:0
浪漫風格檔-陰天
色溫:5500~6000K
EV:+1/3
ISO:400
白平衡偏移:A2,G2
銳利度:10
對比:-2
飽和度:-3
色調:0
6. 風格檔參數觀察
色溫:4500~6500K (實際要視現場環境作調整)
EV:+1/3~+1 (略微過渡曝光對於風格檔的影像表現似乎較佳)
ISO:越低越好 (因為風格檔高銳利度以及色彩代換的結果,會使影像畫質變差,如果再高ISO,恐怕很難看)
白平衡偏移:A1~A4 , G1~G4 , B1~B4 (這部分有實驗空間,如果更多的白平衡偏移,或許有不同效果)
銳利度:4 ~ 10 (為何要高銳利度?或許是因為書中寫的要用全開光圈拍攝吧,大光圈易失焦,所以用高銳利度來減輕失焦的情況,但代價是犧牲了畫質)
對比:-2 ~ -5 (個人喜好調整)
飽和度:-1 ~ -5 (個人喜好調整)
色調:0 (個人喜好調整)
以上這些參數設定,我覺得還是要實際拍攝過才能知道,每個風格檔的設定都不同,使用參數跟著也會不同,如果是自己做的風格檔,那就要多多嘗試才能找出最佳的參數範圍。
7. 實際拍攝結果
這是去年拍攝的一組照片,當時的天氣是陰天,昏昏暗暗的。拍攝是套用日式風格檔,也是自己第一次全程使用Canon風格檔進行拍攝,也是目前唯一一次使用Canon風格檔拍攝,但看來還需要很多拍攝測試才能找出風格檔的最佳參數設定。影像格式為RAW,使用參數如下:
使用器材:Canon EOS 5D + Nikon 35mm/F1.4
光圈:F2
快門:1/800 s
色溫:自動白平衡
EV:0 (曝光不足好像很難看,看來加點EV值是需要的)
ISO:50
白平衡偏移:無
銳利度:+10
對比:-5
飽和度:-5
色調:+3
RAW檔輸出原圖
Photoshop後製過圖檔
*其他照片請至「這裡」參考
*本篇同步發表於無名網誌
~PeterHuang~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